2004年9月30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法律生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关注城市地下管网“肠梗阻”
蓝盾 叶淦/文 陈玉山/摄

  一场突至的秋雨让天气变得阴冷了许多。
    9月23日,81岁的袁阿美老人坐在温州市区江滨街道安澜社区自家老房子的门口,她背后的墙壁自窗台以下皆是潮水淹没过的斑斑痕迹。
    这几年来,每当汛期来临,瓯江上涨的潮水漫进社区,而这里的地下管网排水设置有问题,水就顺势侵入居民住房。像袁阿美老人家的这些老房子,每次进水高度都没及膝盖,几十户人家就这样陷入一片汪洋之中。现在,稍有办法的年轻人都纷纷搬到外面居住,只有老人无奈留守。
    袁阿婆告诉笔者,漫进屋的江水又黑又臭,她和家人不得不搬到楼上居住,待潮水全部退尽才能下楼,楼下房间冲洗都得花两三天时间。
    寻找积水的原因,社区干部陈丽萍说,前几年,这里很少会积水,可随着小区住宅和道路的建设,新的住宅和道路地势明显高于老住宅,这使得老住宅无法向外排水。安澜社区住宅惟一排水通道只得与瓯江江面相通,一旦下大雨又遇上江水涨潮,这里注定要成为“水乡泽国”。
  道路积水隐患更多
    与住宅区进水相比,道路的积水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和不便。
    温州市大人代表吴圣理近日专程带笔者去调查了瓦市巷路面积水的状况。
    据吴圣理调查发现,自从前年瓦市巷边上的一些新楼房建成后,瓦市巷道路面偏低,每逢下雨,这里就积水难以行走。
    瓦市巷菜市场里的经营户向笔者反映,只要一下雨,瓦市巷路面尤其是中间地段积水就特别厉害,有时水深甚至达到70多厘米,路面积水常常导致无法正常经营。附近居民孙女士告诉笔者,积水的主要原因还是地下管道的阻塞。
  城市发展VS管网滞后
    温州鹿城区市政园林局市政环境开发办公室胡主任介绍说,地下管网除城市标高提高,造成新老建筑地势差异排水不畅外,主要原因一是一些管网老化,引起错位造成排水容量减少难以畅通,二是居民在使用时,生活垃圾乱倒也是导致管网堵塞的一个原因。
    而第三个原因,据胡主任剖析,城市道路改造时,新老管道没有做好衔接,一些道路建成后,地下排水用的新管线并没有把旧的管线衔接进去。另外,胡主任认为一些房产公司在房屋建造的时候,其施工的泥浆直接排到居民用的地下管道,这也是导致管道堵塞的一大原因。
    而温州市政园林局市政管理处处长朱加铃也指出,温州的地下管网大都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管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
  急群众所急
    如何才能让居民社区排水畅通无忧,温州市人大代表吴圣理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把群众困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同时他告诫市民也要加强维护意识,切不可乱倒垃圾堵塞排水管网。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对于那些因为建设随意破坏居民地下管道的行为,有关执法部门也要加强处罚力度,切不可放任不管。
    所幸的是,一些住宅区和道路排水不畅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悉,温州市政园林局已配合市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对城区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普查,将了解清楚全市的地下管网分布的大小、密度等方面情况,对“地下世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一来,治理地下“肠梗阻”就能有的放矢了。